当前位置: 继续考研网 在职博士

在职博士培养 论在职博士培养

继续考研网

2023-11-01 11:54:44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综合性课题,领域开阔,内容广泛。就课程的要求来说,既要给学生以知识更要给学生以教育,只有二者的高度结合,才有力量,才能成效。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委文件的精神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按照三个面向的...

在职博士培养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综合性课题,领域开阔,内容广泛。就课程的要求来说,既要给学生以知识更要给学生以教育,只有二者的高度结合,才有力量,才能成效。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委文件的精神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按照三个面向的方针精心选择内容,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指一导的有机结合。

 
1.集体辅导突出重点
 
1987年4月,我们联合在宁十所高校的有关教师,经多次研讨,决定组织力量,以“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为题立项,进行协作研究,为按期实施教委文件做准备。1988年9月即以林德宏、陈文林主编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一书为开课框架,在博士生自学和阅读影恩、列、毛原著及有关译著过程中,组织专题辅导,尽管在七轮教学中,专题辅导豹授课内客略有所异,但从报上是围绕以下五方面作为市点: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不是简单重述自然辩证法的科技观,而是从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相互关系,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的社会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现代化是四化的关键和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论断,鼓励他们献身科技事业,献身四化建设,献身人类未来。加深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的认识。
 
(2)现代科技革命中科学思想的演化。不是简单介绍现代科技革命泊勺历史过程,而是集中论述在现代科技革介中新科学观念与传统科学矛尽想的撞击和科学度规的变革,通过对单值决定论与统计概率论、主体认识与客观实在、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精确性与模糊性等等关系的剖析,以新的科技成果进行活的唯物辩证法教育,取得了开拓思路和扩大科学视野的效果,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3)现代科技革命的社会效应。不是一般阐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而是突出论述现代科技革命所弓}起的社会经济、军事战略、认知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革。展现科学技术的社会力量,加深对科技现代化是四化关键的理解,增强博士生赶超世界水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西方学术思潮评述。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博士生在入学前就已或多或少读过西方学术流派的代表作,而且很多人有不同程度的迷惑。因此,我们不是简单地介绍各流派的观点,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抓住较有影响的代表性观点,进行科学的剖析,以帮助他们划清界限,增强鉴别能力。
 
(5)我国的科技战略。不是简单地提供科技发展模式,而是从战略上论述发展我国科技、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方针、路线和对策的基本原则,包括提高我国社会整体科学能力的对策,增强全民族科技意识的对策和造就个人科学创造力和决策能力的对策等等,并从横向的国际比较和纵向的我国正反经验分析,帮助他们瞄准方向,看清道路和增强攀登的信心。
 
2.个别指导转化弱点
 
集体辅导毕竟难于概全学生的具体需求、为此,我们采取另一种相辅相成的教学方式——个别指导。不仪课程论文需要个别指导,而且有的学生在听课或者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也希望个别开导。有来求教钓,有来交流的,有来倾诉的,也有来检讨的。无论是指导性、交流性或咨询性的个别交谈,都不难发现他们的不足和薄弱环节。由于是木着相互探讨的态度,师生共议,极利于相互理解,所以启发大,效果好。

在职博士培养 论在职博士培养

论在职博士培养

在职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总体要求是以人为本,“传道、授业、解惑”。但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要体现时代性、超越性与前瞻性。

(一)培养的定位

在职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应以人为本,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中心。导师传授给在职博士研究生的是猎枪,不是猎物,使他具有长久的潜力优势,思维活跃、敏锐。否则在职博士论文之后,随即会出现“江郎才尽”,再也出不了创新成果。

在职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定位,即是创新的定位。在职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订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但对创新必须要正确定位,定位即是创新达到什么样水平,在创新分类系统中处于什么位置。定位必须求真务实,恰如其分,以一般创新为底线目标,这样在职博士生们对创新目标可望可及,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全力攀登。

(二)培养计划

在职博士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培养计划的实施来实现的。培养计划应凸显三条主线,第一条是思想品德素质;第二条是业务理论素质;第三条是实践能力素质,共同组成创新培养网络体系。

1、思想品德素质培养。思想品德素质的教育培养,是传道,是以爱国敬业为中心的,是在职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总纲,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对学生个人思想品德教育是儒家最为重视的,在历代儒家教育中尊列首位。儒家倡导做人,首先要修身养性,真心诚意,而后才能治国平天下。因而“自天了以至于遮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经典“四书”中《大学》所以排在第一,是“初学入德之门也”,“古之大学所以教人法也”。

中国知识分了有一个优良传统,以国家兴亡为已任,有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不敢一日忘国忧。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做人最根本的准则,敬业是每一个人立身处事的基本要求,离开这两条何谓做人。我们要立志报效国家,我是明确地这样要求在职博士生的。自然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它的成果是全人类的财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祖国比天大。国家用儿十年的时问,花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培养出了人才,结果不为自己祖国服务,这算什么人才?“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目前我们对在职博士生缺乏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杨振宁先生去年在《科学时报》著文说,他的父亲至死都没有原谅他加入美国国籍,临终教诲说“有生应记国恩隆。"2005年1月逝世的96岁高龄著名海洋学家曾呈奎院士生前说,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奉献给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潜心无悔地为祖国海洋事业服务77年。

2005年1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iz,他在讲话中满怀希望地说,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他接着深怀激情地说,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胡锦涛的讲话是代表党和国家对大学生们的希望和要求,同样也是对研究生们的希望和要求,在职博士生们一定要明确自己肩负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托付,也应该是所有中华爱国儿女的庄严承诺。

高尚的思想品德是做人的根本,在职博士研究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实践操作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依托马列主义理论课,中心是学习当代中国的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导师要以自身高尚道德情操的实践行为去积极引导。在职博士生在学习讨论中要结合思想认识实际,大胆地结合当今社会实际,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关问题。这“三观”问题不解决好,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不能正确地把握住自己的方向和道路,不能正确地体现自己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价值。

在职博士生们是思想活跃高智商的群体,但由于他们年轻,已经不知道何谓“文化大革命”了,因而缺乏正确地历史地认识今天国家安定团结、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他们能安心攻博的局面来之不易,因而还不知十分倍加珍惜今天。作为导师要清楚地告知他们,今天的社会安全团结、经济繁荣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要抓住机遇,学习知识,报效祖国。

在职博士生应具有高尚的人文素质。坚强的心理素质是不可缺少的,要经受得起挫折,不怕板凳十年冷,也要经受得起成功,它是比经受挫折更难的。像体育比赛一样,赢得起,输得起。坚强的心理素质来自坚定的为人民事业服务的决心。

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贯穿三年学校学习的始终,也是要管一辈了的。

2、业务理论素质培养。业务理论素质的培养,是授业,是以学科专业主干课程为中心的,配合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与计算机共同组成教育培养计划。如森林培育学科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以森林培育学为中心。在培养计划中要有明确的创新点,是反映培养计划水平的。围绕培养计划,开设学位课程有:森林培育高级讲座,应用生态学,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选修课程有:林木育种策略,生物技术,计算机及应用,现代科技进展讲座等。根据研究课题和毕业论文有针对性地开设1一2门讲座。外语(英语)在三年中均不能放松。

业务理论培养具体实施步骤是:每门课程内容要点讲授,精心组织阅读—课程讨论—课程论文。阅读要指定参考文献30 ~40篇,书目5本,在职博士生自查参考文献30 ~ 50篇,目书3 ~5本。做出文献和读书的阅读笔记。辅导讲授4节课《科技情报学》。每一门课出10 ~ 15个题目。每一个题目做出书面简要回答。课堂讨论1一2次。学位课课程论文,要求达到公开发表水平。辅导讲授4节课《科技论文写作》。根据每门课的课程论文水平评定成绩,完成12学分。

业务理论培养课程,在第1一2个学期完成。业务理论课程的学习对在职博士生们来说是非零起点的,导师仅就一些理论和方法加以深化理顺,为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写作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每门学位课程用30天左右的时问完成教学,每门非学位课程用10一15天完成教学。要求在职博士生们在这一年时问内,安下心来认真读点书,思考一些问题,向期刊投1一2篇文稿。

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解惑也是授业,技术学科的在职博士生一定要掌握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否则是半成品。在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后,随着职称职务的提升,更应放下架了提高动手能力,否则有可能一辈了都是不会动手的半成品,成不了大器。

科学研究是从选题开始、开题报告、课题申请书的填报,直至实施方案的编写。选题和开题报告要明确本课题的前沿和创新在那里,创新的水平有多高,研究课题才会有高新起点,不会跟在人后。根据开题报告提出的创新要求编制实施方案。科研实施过程可分为外业和内业。科研外业,包括田问试验设计及施工,田问管理,观察记录;研究的内业,包括实验室的实验分析,分析方法含常规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计算机数据的统计运算分析;资料数据的汇集,要注意创新材料的汇集提炼,编制学位论文大纲,提出创新点;学位论文的编写,要突出创新点,并明确创新的意义和水平。在职博士生林业生产技术实践的培养训练,主要是通过田问试设计的实施和田问管理来完成,以及外业生产调查。

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是一次文献综述,对自己提出的创新点,进行查新和论证。综述要在20 000字以上,并提供相关参考文献120篇以上,一半以上是近5年内的,其中有30篇以上是外文参考文献。通过文献书目的查阅,再次认真地读书。并编制出科研实施方案,也同时结合培养计划的中期考核。此项工作应在第三学期完成,才正式转入科研工作。

在职博士研究生科研课题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1 >结合导师科研课题,做其中一了项,有阶段成果。C2)第二学期申请国家或省自然科学基金。C3)原来该生已经在研课题。C4)原来单位课题。CS)第一学期申请林业部门和企业的课题。在职博士研究生研究课题必须真题真做,真刀真枪,才会有创新成果,并以此来衡量学位论文是否是科研成果,及成果的水平和价值。在职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成果除第一个来源的课题外,其他来源的研究课题,导师均不享受成果。

在职博士研究生科研时问从选题开始,至提交学位论文,大概前后有两年的时问。在这期问要向期刊投送1一2篇文稿。

(三)培养模式

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从以上论述中,经反思可归纳形成如下模式:

一个优秀的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应达到的标准是:爱国敬业,品德高尚,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献身祖国。

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教学、科研、生产与管理工作。参加工作后马上可以投入所分配的工作,经3 ~5年的工作实践即可成为该行业的专家,这时的年龄约32 ~ 35岁,一般可以为祖国连续服务约30一35年,或40年,或更长。

培养在职博士生

“211程”的提出,是为提高我国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的教育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迎接月世纪的挑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11程,的中心任务,就是“提高高卒学咬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因此.高等学校“要努力建设一支有良杯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改师队伍,造就一大批学术造诣较深、在国;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国家教委把“有一支质量较高的师资队伍”作为遴选进入“211工程”的重要条件。只有具备了一支水平高、影响大、数量多、造诣深的师资队伍,高等学校才能担当起为我国进入21世纪培养高级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技术准备的艰巨任务。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师资队伍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现象。据预测,中国人民大学4。岁左右的学术骨干匾乏。5年后该校一半的博士点将由于老教授的退休而自动取消。北京大学拥有131个硕士点和91个博士点中.只有1/4近期可望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学科发展中后继乏人的情况十分严重。西安交通大学教师队伍的总体构成中,50岁以上的教师占了相当的比重。而40^-45岁年龄区仅占21%。另一方面,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到了教师总数的5 0%。照此推算,5一10年后,现在西安交大教学、科研第一线的老教师绝大部分将退休,他们留下的空白面临无人可以替代的严峻形势。面对这样一个明显不合理的教师结构,一个不容忽视的工作,就是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特别是青年教师中博士学历人员的比例,以便使他们尽快成长,弥补教师队伍中的断层。

统计资料显示,在西安交大1992年底在册的2120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的有146人,仅占全校教师总数的700。而同期美国排名全美前25所学校的这一数字均在90%以上,最高的达到了100000人才不同于技术、设备。设备技术可以引进,而人才必须要依靠自己培养,1985年,西安交大第一批博士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之后,对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后,学校博士招生规模稳步发展,从1986年的78人发展到1993年的184人。博士生毕业后有相当比例留校任教。学校自己培养的一大批博士在各自的岗位上获得了殊荣。仅1991年留校任教的博士中就有10位被国家教委授予“有贡献的中国博士获得者”称号。热能工程专业的郭烈锦博士成为我校最年轻的教授时年仅29岁。生医电的万明习博士在科技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国家发明三等奖、多项发明专利、西安交通大学“国尾武青年科技奖”。风机专业博士席光等研制完成的一种“全可控涡”透平压缩机技术,在1992年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获金奖,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学校早期培养的博士已经逐渐进入学科带头人的行列,他们不仅自己科研、教学硕果累累,还担当起老教师的助手,联合或独立指导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第五批申报博士浮师的51名教师中.博士毕业的占了14名,其中45岁以下的9人均为博士生。在每次各项成果申报、墓金申请中,屡屡出现他们的名字。他们虽然仅占学校教师总数的很少一部分,但他们的工作成绩极大地推动了全校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也有力地推动学校师资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实践证明。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自己培养的博士完全可以达到与国外同等的素质,一样可担当起教学、科研、管理的重任。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我校能够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点及博士生指导教师分别达到31个和“名,招生规模逐年增加。我校有能力培养出更多的高学历人员。

90年代,对于西安交大的发展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学科专业、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化,迫切需要一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教师担当起教学、科研的重任。一批在国内外知名的学者教授将从现在的岗位上退下来。培养新的学术带头人和教授的任务十分的艰巨。

目前学校教工队伍中,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占教师总数的不足4500。加上地处偏远省区,不仅在吸收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和海外留学生来校工作无优势可言,甚至已经留校的也因存在着待遇、住房、工作条件等方面的原因而有所流失,形成新的断层。

因此,在不影响教学及科研的情况下,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组织教师进行在职学习(包括攻读在职博士)是一个十分可行的方法,而在职博士生的培养工作尤其重要。

博士学历人员在校比例的高低,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水平。要把交通大学办成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首先必须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学校目前教师中仅占7%的博士比例,与一流大学的差距是相当大的,也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声誉从相称。

在职博士的工作多是结合实际科研任务进行的。同时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还比较多地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工作,能够真正起到科研排头兵。

在职博士思想稳定,对于学校工作熟悉,毕业后为得到提高,在职学习后科研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洲练,对提高师资力量十分有利。

在职博七生与应届生在知识结构、年龄、工作经历等方面有所不同,应当加强培养。事实上,在职博士生的招生比重已在逐年增加。我校3 986^ 1990年的平均值是 6. 6%。进入90年代后,这个比率在l991-1992年间平均占2 3. 6%.占了全体招生人数的一了进步提高在职博士生的招生人数和学位授予质量,应当在招生、管理等方面区别对待,稳妥地做好以下工作:

进一步完善招收、培养在职博士生的政策.把在职生的招生工作作为稳定学校师资队伍,提高师资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来抓。1990年以来留校的硕士生占当年留校人员的70%,他们都是在职博士生潜在的生源。对于非博士学历人员的未来,各级领导要有统一的考虑,安排好他们攻读在职博二士的时间,也鼓励他们边工作,边学习,甚至结合实际的科研课题早一些展开论文工作,在适当的时候办理入学手续。经过若干年的努力,要使博士学位人员占到本校教师特别是35岁以下年轻教师的多数,并控制硕士学位人员留校人数。

为在职博士生创造更好的生活及工作环境。

学校要在各种政策上给予倾斜,在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分房及奖金分配上一视同仁,为他们创造好的学习及生活条件,解决后顾之忧。

对于在职博士生的培养工作,要强调与科研课题特别是本人的科研课题相结合,面向企业和学校的实际。对于尚无博士点而学校又急需建设的专业,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在职学习方式,如与外校、外单位甚至国外联合培养的方式,使优秀教师尽快成长。

总之,要进一步扩大在职博士生招生比例,有针对性的解决非博士学历人员的高获得学习经历文凭的教育间题,才能有效地解决断层现象。

在职博士生培养

2l世纪是一个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新时代,培养青年学术骨干是面向21世纪中国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组成部分。在目前国内教育现状和物质条件尚不足以吸引大批海外学成博士回国任教的情况下,依靠国内高校博士生教育和博士后工作站,培养所需的青年学术骨干,井采取一定措施,吸引、选拔其中的优秀人才,充实高枝一线骨干教师队伍,是现实的可行选择。所以需要深化博士生教育改革,培养青年学术骨干的新思路。
 
1、高度重视博士生教育,加大博士生教育的有效投入,强化博士生教育的基础性工作
 
博士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获得学习经历文凭的教育,在人才序列中,他们是学术、科技、教育各个领域的领头人物,要有开拓创新能力,能担纲顶粱。除部分继续在高校从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外,大多数人主要在以下三个领域发挥作用:一是在基础科学方面攀登世界高峰二是进行高新技术创新;三是把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在教育普及和提高两方面,博士生教育所要解决的是提高的同题。在整体上又是一个国家或学校教育和科研水平的集中体现。因此,要切实提高对博士生教育的认识。一要充分认识博士生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要在高校分层次办学过程中明砖博士生教育在整个国家和一些重点高校发展中的应有定位;三是建立和健垒与之相适应的培养和管理体制。
 
垒面加大博士生教育的有效投入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国总体上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进入90年代肚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减少。1991年为285%,到1995年则下降至246%,用于博士生教育的培养费多年来投有增加,按可比1:1径反而有所下降。许多高校博士生培养经费捉襟见肘,因为经费紧张,一些早已过时的仪器设备仍在使用;有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不敢多请外地专家评委;个别导师甚至到了博士论文需要限定篇幅和印数的地步。增加博士生教育的投入,从我国财政和大学的实际水平出发,应当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博士生教育的做法,经过评估,集中财力,重点加强若干所重点大学的博士生教育,以莳上世界一流水平和总体上提高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
 
博士生教育的基础工作,包括博士点学科建设、博士生课程建设、博士生科学实验基地建设、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博士生培养、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学风建设和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等等,是博士生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建设”。由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持久性和根本性,咀基础学科为主,以学术研究见长的博士生教育对学校其他各类人才的培养咀及出成果、上水平影响极大。因此,昧了国家财力、物力的重点投人,高等学校应当蒋博士生教育的基础工作当作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工作,常抓不懈。
 
2、优化学科结构,推进交叉学科扣学科群建设,拓宽培养口径,在更广阔的专业范围内培养高水平博士生
 
21世纪科技进步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技术的互相渗透和交融生长。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博士生培养必须根本改变过去长期形成的过细、过窄的学科格局,进行整体学科规划’布局,减少重复、分散的布点,建设跨一级学科的博士生培养大平台,使博士生在更宽阔的科技领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实现开拓和创新。现在国家正在着手按一级学科培养博士的试点工作,许多高校也在积极探索以科研项目为契机,高水平的博士课程建设为纽带,重新配置、组台教学、科研队伍,组建具有宽厚基础和广阔前景的学科群,依托基础理论学科,向高科技应用领域延伸,培养高屡次的学术、应用复台型人才。实践证明,经过这样改造的学科,学科发展的后劲和活力明显增强,能有救医治“博士不博”的顽症,为跨世纪学术骨干的成长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研究与剖造天地。
 
推行相近学科问的互相渗透、交叉,从现有学科的结台部产生具有交叉性、边缘性的新兴学科,是优化学科结构的重要方式。交叉、渗透的途径可是以大型科研项目需要,汇集相关学科、人才;也可以与相关学科或科研单位或生产部门台作招收、培养博士生:也可以以本单位有关学科为主,通过聘请国内外有关方面专家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台作研究,借鸡下蛋”;还可以先从有目的的培养高水平人才人手,进而培养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的年轻师资,以促进新兴学科的发展。
 
3、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
 
博士生培养关键在导师,在导师的知识结构与研究水平。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棱心。博士生导师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原则,强调专业体系的整体性,即优先考虑填补教育结构中的空白点”;学科知识的前糟性,即从师资培养过程出发,保持适当的超前性。要以一级学科为基础,加强梯队建设;以中青年导师为重点,加强新一代学术带头人培养;以目标管理为核心,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从博士生导师在科技、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和高校的实际情况看,加速建设一支较高水平的博:生导师队伍目前必须十分注意把握好两个环节:第一,大力引进国外学戚的青年优秀博士回国任教,包括聘请世界著名科学家合作培养博士生和作为兼职教授来华执教或开展合作研究;第二,加大培养跨世纪青年学术骨干的力度。继续实施各种跨世纪人才工程,在职称、项目的评审等各方面政策上向他们倾斜,逐步推行晋升技术职务的最低学位制度;借鉴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加大从博士后人员中选留师资的比例,严格拉制从本校毕业博士生中选留师资和学术骨干的做法,以避免和纠正学术上的“近亲繁殖”。
 
4、建立、健全规范化、科学化的培养机制,不断提高博士培养质量
 
2l世纪将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困此,在博士生教育中,首先,要有意识地通过集中投资建设一批网络化程度较高的实验室、学术期刊光盘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开通枝园网和国际互联网等,建立起迅速宽广的信息交流渠道,开拓丰富的信息资源,方便博士生及时获取国内外学术信息,为培养跨世纪高水平博士生创造必要条件。其次,要紧紧围绕质量问题,大力推动博士生培养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质量的整体提高离不开规范化的培养。我国博士生教育经过近20年的探索,应当说,建立起全国性有中国特色培养制度体系的时机已基本成熟。我国目前博士生培养质量所以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豫了整体科技水平的原因外,培养过程规范化程度不高,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困之一。校际不平等竞争、培养质量标准的不统一,博士课程学术水平参差不齐,培养口径太窄等等都需要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通过法制化形式来逐步加以规范才能解决。再次,适应时代要求,突出能力和素质培养,遥步引进和建立竞争机制。
 
5、改革博士生招考制度,开拓优质生源,提高人才选拔质量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以提高博士生人学质量为前提。如前所述。由于出国热等大环境影响,近年来博士生生源质量平均水平呈下降趋势,严重约着我国博士生教育的健康发展。博士生生源问题的报本解决。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利用有力的政策导向,营造一个适宜的社会大环境。比如,自费出国留学政策应引导研究生读国内博士生;又如,对培养单位过分分散、培养条件良莠不齐的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规范。“抓大放小”,集中力量建设儿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生皖,逐步提高我国博士生教育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同时,针对博士生录取率偏高的现状,博士生人学考试要加强对考生的研究能力、专业基础和综台素质的审查,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一套既有全国有说服力又比较灵活可行的考试办法。这样人才选拔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标准,学校间也就有了一定的可比性。具体的招考方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当允许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大胆进行探索。如清华大学的“直博生”,许多高校的硕、博连读等。开拓生源的重点应是重点皖枝的优秀硕士生。要大力推行重点高校间通过免试、交流等形式的优秀硕士生置挠;根据在职人员的特点,积极组织在职生源,通过校、企合作、中外联台培养等形式,进一步扩大优秀生源。

在职博士培养要避免放羊式培养

我们强调在职博士要有自由的学习模式,在研究课题上除了导师的指导外,要有一定的自主性,但这并不是说在职博士的培养就要采取放羊式的培养模式。

老师成“老板”,学生干活老师付钱,老师和学生平时基本没有什么联络,这种现象并不是个案。

这是李建中最反对的:“我们要以培养在职博士为主要任务,因为我们是老师,不是工程师,也不是科学院的研究员,不能花大量的时间干别的事。”

他认为,在以培养学生为中心的主导下,要建立良好的实验环境,在职博士学生可以有条件做研究,“导师要获得研究项目,但是拿项目如果单纯为了钱,即使有很多项目,也可能对培养在职博士并没有帮助。而且大批研究生大量精力都投入到各种为了经费的项目中,研究工作也很难做好。”

现在有一些高校教师经常在外面跑项目,参加各种会议,李建中认为这是不对的,“导师要立足在学科前沿,大部分时间在外边跑,没有时间看书,没有时间读文章,根本不知道这个学科领域是什么样,怎么带领学生做研究”

师生关系也是影响在职博士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李建中提出要避免放羊式培养:“师生关系变成我雇你来给我干活,非常不好,一个人带几十个在职博士,怎么工作一个导师带8个研究生一起工作都非常困难了,如果带几十个研究生,就只能放羊了,这样没法培养学生。”

“我们始终要贯彻质量大于数量这样一个观点。”李建中认为一个导师一般情况每年录取0~2个在职博士,不超过2个为宜。

言传身教也是李建中强调的:“老师刻苦工作就能让学生看到科研是很辛苦的,要付出努力,要让学生了解到科研的艰辛。”

在职博士培养质量

任何一种科学的机制,无一不伴随着竞争和约束机制,优胜劣汰是自然发展的规率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更应遵循这一规律。没有激励和淘汰机制,即使有较好的生添亦难以保证出高质量的人才。只有确保一定的淘汰率才可能有“严出”。博士生的淘汰机制应贯穿博士生培养的全过t又以博士论文资格考试和论文复评为重点。
 
(1)引入博士生修完课程和论文开题后的博士生与导师互选制度
 
博士生导师一般是在博士生入学时就确定了的,师生之间原来并无相互了解的基础。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开题阶段博士生导师有权综合博士生的课程学习和论文开题情况确认博士生是否进一步进入课题研究。同时,博士生也有权根据博士生导师的研究方向、合作关系及师德等方面重新选择导师。目称我国尚未形成对博士生导师的约束机制。虽然大多数导师能为人师表、教风严谨、研究方向新异、经费较充栋但的确也有少数导师在师德及指导能力上不尽人意。在我国,研究生是公费培养的,导师与学生间非雇拥与被雇佣关系,引入博士生与导师互选制度有利于双方的约克也有利于从实质上破除博士生导师的终生制。互选一般在博士生入学第二学期内进行。
 
(2)建立博士生论文资格考试制度
 
众所周知,博士论文资格考试在北美国家十分流行,并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淘汰率。博士论文资格考试可设在博士生入学后的第一、二、三学期末每个博士生有两次应考机会。考试分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笔试要求覆盖三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行到堂开卷。试题可采用做大课题形式求解条件可以不t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口试属综合面试结合论文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远了解学生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两次资格考试未通过者则被淘汰。为了使该制度能严格实施在实施初期,应规定一定的淘汰率。我校现已对硕士研究生以学位课程平均成绩相对较低按一定比例实行淘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建立论文发表与论文复评制度
 
博士生论文必须是本学科领域具有创造性的新成果,应防止将博士生的培养过程限于完成某项科研课题。博士生的论文开题报告应经过博士生指导小组审定。博士生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是衡量博士生期间是否做出创造性成果的标志之一。我校历来重视博士生论文的发表规定在学期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三篇论文。对于在国外有说服力刊物上发表两篇以上论文,或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五篇以上论文的,研究生院将资助论文的发表并设立了博士生优秀论文奖。对于博士论文,评阅人不应由博士生导师选定,论文答辨通过后,应建立抽查复评制赓重点抽查优秀论文和质量较差的论文。学校可通过组织专家复评或者专家通讯评议的方法有条件的可请已在国外名牌大学任教的华人学者或与我国联系密切的外籍学者复评博士论文。研究生作为最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应该是优胜劣汰,不应以及格划线。对论文复评未通过或评分相对最低卷不授学位。

在职博士培养方式

在职博士培养方式,自然也是不脱产的,毕竟是为了满足大家边工作边学习才推出的方式,既如此就对此层面还有什么疑问和不解的,都是可来阅读下文的,下边会全面进行解析的。

1.培养方式

说到在职博士培养方式的话,那么就不得不提及到是不脱产的进修的模式,是不会耽误个人工作的一种途径,也就是说各位去申报在职博士的人员,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余的时间去进行申报即可的。而通常情况所可以选择的授课的模式可能与其不脱产的考研的途径还都是一致的了,往往是存在周末班和集中班这两种方式的,但具体的情况是怎样的真的是需要以其最终的课表的安排为准的,总之就是即使说是不耽误大家工作的进修模式其整体的报读价值也是很高的。

2.培养时长

3.也是需要了解一下在职博士总共所需培养时长要多久的,就按照当前的情况来分析,与所选择院校的设定有关系的,不同院校所需要大家去学的总的时间都是有差别的了,就按照当前的来看多数是两年的,可以理解为大多都是在两年内就可以学完所应该掌握到的课程了。而在此时间内大家也都可以结识到来自各行业的人员的,也就是说去选择在职博士学习自然也都是看拓宽自己的人脉的网络的,而其所学习完成之后也能拿到证书加持自身的,总的来讲就读价值是很高的。

在职博士培养要求

总是有人并不解在职博士培养要求,其实此方面的规定不是很高的,就是有硕士学位证之后在同时有对应的设定的工龄即可的,详细的怎样才算是满足培养要求,则是会在下文所进行解答的。

1.培养要求

有很多并不清楚在职博士培养要求的人员的,实际上所规定的要求真的是不高的,当前想去申报在职博士的人员,还是要先拥有硕士学位证才行的,而持有此证明的人员也不是说就一下子就符合规定的,还是要持有该证书满足规定的年限的,在当前所需去满足的年限往往是五年的。当然了最终还是需以当年的所去申报的院校规定为准的,希望大家所了解到的情况就是说,是招生院校不是很多的,不同的设定安排有的也是有区别的,小编所提及到的也仅供参考的。所需大家去满足的所谓的工龄正常都是从各位所获取到的毕业证书的颁发的日期来开始算起的,最终所截止到可以入学的时间为止的。

2.培养年限

有关于在职博士所需要去就读的年限是多久呢,也是各位报考者人员所不解的了,就按照当前的情况来计算的话,所需要各位去学习的时间正常来讲是为两年的,也就是说在此时间范畴内学完课程就行的。从此时长的设定也是可以看出,在职博士所设定的需要各位去学习的时间也不是很短的,也是需要投入一段时间才可学完课程的。

在职博士培养方案

在职博士培养方案有两种,即同等学力申博和双证在职博士。二者分别对应的就是单证和双证。这两种培养方案都各自有特点,各位可以先来了解一下,然后再决定选择读哪一种。

1.同等学力申博

这也叫在职单证读博,特点是相对不太难,而且即使是只有学士学位证,也有机会来读。它的就读条件是,有学士学位证满六年,或者是硕士学位满三年的人员,是能申请就读的。这是对文凭程度的要求。当然这还是有其他具体规定的,比如要人们之前发表过论文,或者有过科研专利等等。有的院校还必须让报名人员提供专家的推荐信等等。但它有一个优势是,它能不用考试就进行学习,可以说是入学无压力的,不用考。这是等读完了课程后再考试去申博的。

2.双证博士

在职博士培养方案中,这类也叫做非全日制读博。其实它就没有什么特点,这是与全日制来读基本一样的程序和要求,只不过是日常上课频率很低,只在休息日开课进行培养,而星期一到星期五这种工作日就不开课了。它是入学要有考核的,但不是国家统一出题,考博的笔试不是国考,是每个大学自己组织的校考。所以此方案入学的时候就有压力,各位就要提前去准备,若没准备的话肯定难以考上。但这种能让学习者在最后读完了的时候,拿到学位证书和院校的研究生毕业证,总计是两个证。

在职博士生培养工作

近些年,无论是博士教育,还是在职博士教育,一直都是不断的扩招,但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为了需要促使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这里为大家提出几个建议。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的自主权不断扩大,这是科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高校自治和自主权的行使应当合法。高校领导应当学法、懂法,“加强领导,深人学习,全面贯彻,依法治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和其他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机构要在贯彻实施《教育法》的基础上,实施《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法》,认真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提出的任务,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依法治教,深化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切实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第二,对高校自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和制度进行清理。《高教法意见》要求“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根据实施《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法》的要求,认真协助做好对地方现行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审查、清理工作。对与《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法》相抵触的内容,要按照法定程序尽快修改或由发布机关宣布废止。”这里当然包括高校自行规定的规范性文件。
 
第三,认真研究国际国内博士生培养规律,科学安排博士生课程和学位课程的考试考核标准。对博士生的有关课程提出如下建议:提高博士生人学考试外语水平、将外语水平审查关前移、重点考核专业外语水平;珍惜博士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把真正的培养工作中心放到培养提高专业创新能力上;取消英语六级作为学位获得的前提条件;加强外语专业课教学考核工作,重点研究博士生的专业外语阅读书目和考核方法,确立切实可行的量化指标;减少公共基础外语的课时和学位考试占分比重;公共基础外语课程安排应当主要训练听力和口语以及专业交流等实用性较强的有关内容。
 
第四,高校制定规章制度必须建立在合法民主的基础上。高校是因为学生而存在,因学生而发展。从学生是高校主人翁的战略高度认真落实博士生的教育权保护问题。从官僚管理制向服务型转变;拓宽博士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渠道;建立健全有关学生的意见建议处理反馈和说明理由制度;建立现代民主法治基础上的高校救济制度:听证、完善学生会等学生自治组织的申诉。据悉华东政法学院曾经首开高校听证制度,在给学生作出处分和处理之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听证等手段进行救济。
 
第五,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高校博士生培养工作合法性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和评估,将博士生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