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国学院的概况
中国国学院 是解放后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个以中国国学命名并以开展中国国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基本任务的院系。中国国学院多次受到许嘉璐等有关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赞扬。学院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了博物馆专业、国学传播专业,旨在培养市场需要的具有国学素养的专业人才。本院由南京大学诸多专家、教授发起创立,以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为主要基础充实扩大形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全国(含港澳台地区)成立最早的首家国学院。本院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为己任。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和对历史负责的精神,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和大力宣扬。其目的,使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有益的传统学问,发扬光大,与时俱进,为提高民众福祉,国家富强,做出新的贡献。本院设学术委员会、事业发展委员会;儒学研究所、易学研究所、佛学研究所、道教道家研究所、艺文研究所、企业文化研究所、中医及传统养生研究所、建筑风水应用中心、易学应用中心、传统文化培训中心等下属机构;香港、北京、广东、上海、四川等地联络处;以及南京元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经济实体。我院于2011年正式竣工落成的中国国学馆,位于国家4A级茅山风景名胜区二茅东景区的宝盛园,成为开展中国国学研究及应用的实体基地。本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聘请海内外相关名流、专家、学者担任名誉顾问、顾问等。目前研究人员队伍约200人,主要由大学学者教授、科研单位专家、社会相关领域的国学研究及应用人士组成。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师资和研究人员队伍建设,向海内外招聘各类研究人员。本院与国内外国学研究的有关团体,如国际儒学联合会、国际易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中华文化促进会、德国阿登纳基金会、韩国孟子学会、马来西亚孔子研究会、台湾中央大学、澳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美国西来大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香港孔教学院、新加坡易经学会、马来西亚吉隆坡易经学院、美国世界传统文化科学院及国内数家单位建立了联系与合作。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并将理与用、学与术相结合,在儒学、易学、佛教哲学、道家道教、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业界享有相当的美誉度。本院愿与海内外同仁携手并进,为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二)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的概况
截至2008年9月,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有教职工50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博士8人,在读博士6人;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1人。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545人,第二学位学生25人,在读硕士研究生46人。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现设法律系、经济法系、知识产权系三个系,下辖10个教研室;有经济与法律研究中心、法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标准与法规研究中心等三个中心以及1个杭州知识产权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和1个浙江省法律援助中心中国计量学院工作部。学院注重并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以学科建设带动全院的发展,发展优势学科、新兴学科,巩固和夯实基础学科,以学科发展推动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组建了经济法、法理法史、民商法、刑法、诉讼法5个学科,其中经济法学科为校重点建设学科和按博士点标准建设学科。学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法学专业确立了以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为特色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知识产权专业志在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具有宽厚知识基础的知识产权人才。知识产权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将培养注重实务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性知识产权人才作为总体目标。学院的刑法学、民法学已建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多本教材先后入选成为校重点建设建材并陆续出版,其中《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法教程》2006年入选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至2008年9月,学院累计发表学术论文近420多篇;出版专著14部,主编教材、丛书等18部;承担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省部级课题和其他各类科研项目90多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100余万。学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开设了法学百家讲坛、法学真知、钱江法潮、博士论坛等系列学术讲座与沙龙。连续六年举办的法律文化节被评为首届校级校园文化品牌。有法学院学生参加的团队荣获浙江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
(三)中国医药大学的院系概况
医学院医学系牙医学系护理学系二年制护理学系医学检验生物技术学系放射技术学系物理治疗学系营养学系、二年制营养学系暨营养研究所运动医学系生物科技学系口腔卫生学系医学研究所护理研究所中医学院中医学系学士後中医学系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中国医学研究所药学院药学系第二部药学系药用化妆品学系中药资源学系药学系硕士班中国药学研究所药物化学研究所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学系风险管理学系医务管理学系环境医学研究所医务管理学研究所职业安全与卫生学系职业安全卫生学系硕士班该校共有七个学院,20 个学系、16 个硕士班、5 个博士班及通识教育中心。 医学院 医学系 牙医学系 基础医学研究所 临床医学研究所 癌症生物学研究所 分子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 免疫学研究所 老化医学博士学位学程 转译医学博士学位学程 中医学院 中医学系 学士后中医学系 针灸研究所 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中国医学研究所 药学院 药学系 药学研究所(硕、博士班) 药用化妆品学系 中国药学暨中药资源学系 中国药学研究所 药物化学研究所 药物安全研究所 癌症生物与药物研发博士学位学程 通识教育中心 公共卫生学院 公共卫生学系暨硕、博士班 健康风险管理学系 医务管理学系暨硕士班 职业安全与卫生学系暨硕士班 生物统计学研究所 健康照护学院 护理学系暨硕士班 二年制护理学系 医学检验生物技术学系 物理治疗学系 营养学系暨硕士班 运动医学系 生物医学影像暨放射科学系 口腔卫生学系 呼吸治疗学系 生命科学院 生物科技学系 生态暨演化生物学研究所 神经科学与认知科学研究所 管理学院
(四)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概况
自1952年北京政法学院成立时起即有了国际法学科,当时中国老一代的国际法学者、如汪暄、朱奇武等为我国的国际法研究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1979年北京政法学院复办以来,国际法学科即成为法大的重要法学专业之一。而国际法学院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1989年3月12日成立的国际经济法系。2002年,为了适应我国法学教育和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政法大学决定在原来国际经济法系的基础上设立国际法学院。 经过多年法大学人的共同努力,国际法学院已经成为中国综合能力最强的国际法研究队伍,具有国内一流的国际法综合研究实力和相当强的国际竞争力。作为我国国际法研究的主要基地之一,国际法学院的师资力量具有学科、方向齐全、学缘关系合理和国际化程度高的特点。由于综合实力突出,法大的国际法学科于1998年被评为司法部重点学科,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该院全体教师承担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课程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知识产权法、海商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欧盟法、WTO专题、国际法案例评析、海洋法、国际人权法、国际法经典著作与案例等多门课程。该院的本科生原为国际经济法专业,1999年国家实行专业合并后改为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原有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个专业,专业合并以后成为国际法专业,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个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除有以上三个方向外,还包括海洋法、军事法等方向。在学生培养方面,该院教师热爱法学教育事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院多年来已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毕业生3000多人。2002年学院成立了教学评估委员会,负责监督和检查全院教师的教学改革情况及其效果,并在每个学年对教师的教学成就做出公正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年终评选优秀教师的重要依据之一,评估委员会由各研究所优秀教师组成。该院有多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英雄模范、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该院教师的著述曾先后获得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教委中青年优秀成果奖、国家教委首届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奖项。该院先后接受有关国家机关委托,起草、组织起草或参与起草多部法律、法规,承担并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多项科研项目,累计出版专著几十部,发表论文数百篇。该院不少专家和教授在全国性学术团体中担任要职,同时还在各级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中担任专家顾问等职务。在学科建设方面,2002年该院国际法学科完成了北京市重点学科的申报工作,并成功取得了北京市重点学科的地位。应北京市的要求,该院2003年进一步完成了有关学科地位及优势、学科现状、学科方向、标志性成果、人材培养、学科远景目标及近期规划等方向的填报工作。为了配合学校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工作,认真查核了该院老师的基本情况及学生培养的情况,并完成了相关文件的制作。2002年该院完成了三个研究所的学科建设规划,由原来的三个教研室改建为现在的三个研究所。在院的部署下,三个研究所完成了该研究所的档案建设工作,包括人员情况、出国进修情况、科研情况、获奖情况等。提出了该研究所的学科建设目标及具体方案,并将有关资料汇总作为院学科建设规划的依据。在学生工作方面,积极推进学生科研活动,在国际法学院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的氛围。为推动学生的科研活动,该院采取了以下积极措施:在研究生和本科生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学术组织的建立,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要求同学踊跃参加,并设立适当的奖项奖励优秀论文,营造崇尚学术研究的风尚。每学期聘请校外知名专家为学生做讲座,尤其是有关法学前沿方面问题的讲座,以增强学生边沿学科的知识。该院与英国富尔德律师事务所(FRESHFIELDS BRUCKHAUS DERINGER)合作,举行了三届亚洲法学学生最佳论文奖的推介活动,活动表明,该院学生对参加此类活动特别踊跃,并有多人次获得了奖项。为将学生推向世界,该院每年都积极组织该院研究生、本科生踊跃参加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组办的国际商事仲裁模拟法庭比赛、美国国际法学生联合会组办的“杰塞普杯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以及国际空间法协会组办的“空间法模拟仲裁法庭”比赛,以上比赛均为一年一次,且比赛语言均为英语。这些活动为开阔该院学生的视野、增长其才干、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学习上,该院积极推荐学生到国外著名法学院攻读学位,目前该院在国外留学的国际法学生已逾百人。在对外办学方面,学院致力于法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及法律专业自学考试辅导班的教学工作,先后在全国各地开设国际法、经济法、民商法、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等专业研究生课程班二十余个,2004年在校自考辅导班学员达600余人。该院将在非学历法学专业教育领域继续努力,扩大合作,力争为国家的法治建设尽力。目前,根据该院十五规划及十五规划行动计划,该院将积极汇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中,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不断增强学院的综合实力,努力培养复合型的现代化法律人才。
(五)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概况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坐落在北京西郊玉泉山下,于1958年10月27日正式成立。其前身可追溯到1912年建立的农林部林艺试验场。1970年8月曾与中国农科院合并,1978年4月恢复建制。中国林科院是国家林业局直属的综合性、多学科、社会公益型科研机构,下设11个研究所、4个研究开发中心、4个林业实验中心,分布在全国11个省(区、直辖市)。主要任务是:以林业应用研究为主,同时开展应用基础与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研究和软科学研究,着重解决林业建设中带在全局性、综合性、关键性和基础性的科学技术问题,为建设现代化林业服务。主要研究领域有:森林培育、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资源管理、木材加工利用、林产化工、资源昆虫、林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等。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现已发展成为学科齐全、专业配套、实力雄厚、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国家级林业科研机构。研究院拥有一支基础扎实、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科学技术队伍,在3395多位在职职工中,有科技人员1575人,其中高级研究和管理人员587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13人,博士后、博士、硕士317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许多是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全院拥有14个二级学科,150多个专业;3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和13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建成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部级重点开放性实验室。中国林科院被誉为我国林业科学研究的国家队,是我国林业科研重大项目的主要承担和组织单位。40多年来,全院共取得较大的科技成果1000多项,出版各种专著、译著200余部。1978年以来,获奖成果共500多项。在56项国家级奖励成果中,有国家科技进步奖43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获林业部科技进步奖315项,其中一等奖35项,约占林业系统一等奖总数的50%。70%以上的科技成果已应用于林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当前,作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中国林科院正在着力推进分类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能力,增强综合实力,朝着国际一流林业科研机构的目标迈进。
(六)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的奖项概况
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中科院研究生(包括:中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中科大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学业优异,在学习期间有较大的创造发明,取得的科研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理论上有较重要创新或发展,或在技术上有较大的突破,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或在其他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可授予院长特别奖。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分为院长特别奖和院长优秀奖两种,是研究生奖学金中含金量最高的奖项之一。每年设特别奖20名,每名奖金5000元;优秀奖200名,每名奖金2000元。凡是在中国科学院所属单位攻读学位的在学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均可申请此奖。
(七)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的基本概况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以下简称光电院)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国立研究机构,由总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成都)光电技术研究所组成。光电院于2000年开始筹建,2003年得到中编委正式批准。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设在光电院总部。光电院的科技布局围绕光电工程领域、航天航空领域和应用科技领域等三个领域展开:光电工程领域——围绕计算光学成像技术、投影光学系统技术、大型复杂激光器技术等方向,开展前瞻性研究、系统解决方案设计与实施、支撑总体的关键技术攻关及系统集成等创新活动。航天航空领域——围绕空间系统工程、卫星导航和浮空器等技术领域和总体任务,开展发展战略研究、前瞻性研究、系统解决方案设计与实施、支撑总体的关键技术攻关及系统集成等创新活动。应用科技领域——围绕光电载荷成像和探测机理与方法研究、光电载荷性能综合评测和数据质量综合监测系统技术研究等方向,开展前瞻性研究、系统解决方案设计与实施。光电院在上述三个领域的前沿性、战略性和系统集成创新工作,逐步形成了持续支持和支撑多总体并行发展的学科技术领域和技术总体体系。光电院建立了与总体性单位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主要科研单元有:光电系统工程研究部、对地观测技术应用研究部、空间系统总体技术研究室、卫星导航总体技术研究室以及中国科学院浮空器系统研究发展中心。为拓展科研领域,加强院地合作,光电院与国家减灾中心联合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减灾应用研究中心”,与青岛市政府共建“光电院青岛研发基地”,与国科激光公司组建国家半导体泵浦激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光电研究院建立了“全国遥感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十一五”期间,光电院各学科领域方向均衡发展,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如大屏幕激光显示系统、科学技术探测系留气球平台、电动力推进飞艇、无人机遥感载荷验证系统、大型复杂激光器、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光刻机关键部件和机载激光雷达等;同时,在迈入“十二五”开端之年,光电院争取并落实了多项国家重大项目,实现了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