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工作
面对出国留学工作
出国留学准备工作
国外出国留学工作管理现状分析
现代西方文化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在当时经济发展和商贸繁荣的前提下,许多学者出国留学,并在本国或他国设坛讲学,促成了地中海区域多元文化的极为广泛的交流。文艺复兴时期,“差不多没有一个著名的人物不曾作过长途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会在几个专业上放出光明”,出国留学的学者、学生发挥了思想文化革新的先锋带头作用。19世纪,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美国派出上万名学生赴欧洲出国留学,促进了欧洲文化向北美大陆的传播,逐步形成以欧美文化为主体的现代西方文明。
近年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成为出国留学人员的首选。其出国留学教育的发展为本国带来了经济利润,也为本国吸引了大批的科技、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世界各国纷纷制定相应的政策以吸引国外出国留学人员。
在美国,每年50多万出国留学生为其带来高达130亿美元的经济收入,高校己经成为美国从海外获利的第5大行业。除此之外,在科学技术领域,亦如美国教育理事会(ACE)会长戴维·沃德说的那样:“在物理学领域吸收欧洲学生及在信息科学领域吸收东亚学生,加速了新知识领域的扩展。由于美国使本国的优秀人才同国外最优秀的人才相结合,美国始终在相关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英国制订了到2005年吸收全世界四分之一出国留学生的宏伟目标。
澳大利亚准备接受20万外国出国留学生,创汇72亿澳元。其政府也于2001年7月1日对接受海外出国留学生的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加拿大教育局计划自今年春季开始,举办一系列吸引国际学生的推广活动,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学生的需要,推出全日制课程或短期语言培训课程,教育局的国际学生目标市场包括中国的大陆和台湾,以及越南、韩国等亚洲国家。
德国驻华大使馆自2001年6月18日开始,启动了一项无须通过中介机构,无须交纳高额中介费用,可直接向德方提出出国留学申请,简化出国留学签证审批手续”的留德新程序。
研究表明,世界发达国家的出国留学教育主要是以吸引其他国家的人员到本国来出国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吸引世界上比较优秀的人才和获得利润。
从留学人员的作用看出国留学工作的巨大成就
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出国留学工作是改革开放和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国留学是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它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出国留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级管理人才
留学生在国外长期置身于不同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社会背景中,通过与国外文化、观念的碰撞和交融,思路开阔、眼界开放。他们当中的一些优秀分子因熟悉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带回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成为各级管理岗位上的领军人物。回想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和扩大派遣留学生的讲话,和他早年的留学经历是分不开的。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回国留学人员,走上了国家政府领导岗位,如科学院和工程院院长、科技部部长、卫生部部长。改革开放后担任教育部的部级领导中就有6位是留学回国人员。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77.61%的校长为留学回国人员。他们“开始按照国际学术界发展的主流趋势设计大学的发展道路”。以北京大学为例,在国外一流大学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归国学者走上领导岗位后,注重营造开放的学术氛围,发展北大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提倡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相分离的现代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的管理模式。早在1998年时,清华大学的11位校级管理人员中就有7位为留学回国人员,院系一级的主要负责人中77%有留学经历。
2.留学回国人员中涌现出一批高层次人才和科技创新领军人物
近年来,一批批海外高层次人才竞相回国,他们当中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数学大师林家翘、经济学家钱颖一、数学家田刚、“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生命科学领域科学家施一公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我国创造了许多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留学人员在国外学习期间,在国外高水平大学接受了正规的学术训练,接触和跟踪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在他们当中涌现了一批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为加快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回国留学人员在“两院”院士中占80.49%,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学研究基地主任占71.65%,长江学者占94%,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占72%。在留学回国人员中,先后有939名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获得国家级表彰。“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和“嫦娥一号”奔月成功,标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留学人员的贡献密切相关。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飞船系统总指挥等均为留学归国人员。
3.归国留学人员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领军人才
在归国留学人员中,还活跃着一批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为我国创办了许多高新技术企业。邓中翰博士打造出“星光中国芯”。施正荣博士在无锡创办的尚德公司,成为新能源产业的财富神话。百度、新浪、搜狐、盛大等许多“海归”创办的企业在海外上市,在创造财富、创新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海归”已成为加快自主创新、缩短我国与世界先进技术差距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4.在外留学人员也以各种形式为国服务,报效祖国
已在国外工作的海外学子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各学科领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目前因种种原因暂时不能回国,但他们有着永远也泯灭不了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情。他们既是改革开放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更是坚定的拥护者和实践者。他们积极参与“春晖计划”短期回国学术休假项目,并以短期回国讲学、联合开展科研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等形式与国内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许多海外学子为自己的母校或其他国内高校与国外著名高校之间牵线搭桥,促成了许多校际国际合作项目,不少早期留学海外的华人教授积极接收国内“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攻读博士学位的申请者,为提高国内大学的国际化水平和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作出了直接贡献。
5.留学人员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民间大使
留学人员通过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更多地了解了异国文化和传统,为其对中西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创造了环境,也为其传播中华文化、推动民间交流提供了可能。留学人员更多地掌握当地人民的文化背景、传统文化、心理习惯以及交流语境,便于以民间大使的身份与异国民众沟通,增进中外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他们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争取理解和支持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当2008年4月在一些国家中发生对奥运火炬传递的干扰和破坏活动时,广大留学人员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和理智合法的方式,自发地表达了他们的强烈愤慨和谴责。最精彩的一幕莫过于留法学生李洹发表的长篇法文演讲。他富有哲理和逻辑思辩的行文,地道的法语,播音员般圆润、激昂、优美的嗓音,流畅而又连珠炮般的语速,让在场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人为之欢呼,让法国人听得震惊和入神。他就是来自中国西安的一名学生,目前就读于里尔第二大学高等商学院的一名硕士生。李洹同学曾登上法国电视二台,与该台驻北京记者就有关中国问题进行过激烈的辩论,他的语言和学识功底为中国人赢得了尊严,得到了法国人民的理解,在留学生中引起了轰动。
事实证明,出国留学是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非常有效的途径。我国广大留学人员具有为祖国、为人民建功立业的崇高志向和强烈愿望,有报效祖国的真才实学和聪明才智,他们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我国人力资源库中的宝贵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生力军。我国留学工作之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归功于邓小平同志30年前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要指示,得益于党和政府为落实这一指示而制定的一系列留学人员选派、管理、回国等方面的完整的政策和措施。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会有更多的留学人员回国服务或以不同形式为国服务,为祖国的早日强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出国留学工作的历史进程分析
1978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央果断做出工作中心转移和改革开放重大战略抉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发展科技,就需要大批优秀人才,由于“文化大革命”破坏,当时中国教育尤其是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遭到毁灭性破坏,人才断层,教学条件损坏殆尽。在当时的形势下为了加速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央做出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充分利用世界一切优秀教育资源为我国人才培养服务的战略决策,并以此作为改革开放的突破口。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同志在清华大学对我国出国留学工作做了划时代意义的指示:‘’我赞成留学生数量增加,要成千上万的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要千方百计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宽,教育部要研究一下,花多少钱都值”。他当即提出:“当年派三千,明年派一万”的具体设想,从此,翻开了中国新时期出国留学工作崭新的一页。回顾30年的出国留学工作进程,我们走过了一条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道路,30年的光辉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78年一1983年,即改革开放初期,为开辞梁道阶段。具体政策为“突破重点,统筹兼顾,保证质量。力争多派。”派出人员以进修生和研究生为主,也派出一定数童的本科生。
1983年一1986年,为快速幼长阶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扩大派出规模,着重增加选派出国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并加快了派声速度,形成国家公派、单位公派、自费留学齐头并进的快速增长阶段。在此期间还启动了中外合作培养博士生和试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制度。
1986年一1989年,为结构调整阶段。留学方针强调:“按甜派遣,保证质量,学用一致。”选派出国留学人员,要有利于国家高级人才培养,有利于国家高级专业队伍的建设和稳定。留学学科,以应用学科为重点,留学人员结构向高层次发展,提高访问学者比例,留学国别体现博采各国之长的原则。
1989年一1996年,为调整、完善、提高阶段。在继续贯彻“按需派遣,保证质童,学用一致”的出国留学工作方针的同时,调整结构,坚持选拔条件,精选精派,定人定向,力争保质保回。从1991年开始,公费出国访问学者不再用切块分配名额的办法,而采用‘’限额申报,专家评议,择优录取”的办法。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以选派访问学者和高级访间学者为主;选派学科仍以应用学科为主,派往国别坚持“博采各国之长”的原则,反对盲目派出;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从严掌握,在立足国内培养的前提下,根据重点学科建设和当时国内尚不具备条件的薄弱、边缘、新兴学科发展的需要,派出少t攻读博士学位和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同时,有关部门根据需要采取校、所际双向交流的方针向国外教学科研水平高的重点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成组配套派出留学人员,以期提高出国留学效益。在此阶段,自费出国留学的人数也大增,如1989年参加TOEFL和GRE考试的人数达到4万多,比1988年增加1万多人,自费出国留学成为整个出国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对待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规定,也受到国内外关注。我国强调对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和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在政治上一视同仁,鼓励他们刻苦学习,早日学成回国,为国家服务。1993年7月3日,原国家教委发布了《关十自费出国留学有关问题的通知》,使自费出国的大门敞开,渠道彻底放开。目前自费出国留学的人数远远超过公费出国留学人数,一条培养高层人才的通道被彻底打通。为了提高出国留学效益,1994年国务院洲发了《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并提出“建立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使出国与来华留学的招生、选拔和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选拔方针为:“个人申请,专家评议,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签约派出,违约赔偿”01995年对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进行改革,并在江苏、吉林两省试点,1996年全面铺开。从此,出国留学方针政策,从单纯运用行政管理手段,逐步向“法规、科学、规范”管理转化,促进了留学工作稳步健康发展。
1996年以后,为健康发展阶段。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出国留学工作走向正规健康稳定发展阶段:出国留学政策不断完善;管理体制逐渐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国家公派学生回归率达到99%以上,提高了出国留学效益;出国留学数量不断增加,规模空前;派出渠道不断拓宽,层次不断提高;在外学习的专业、学科门类齐全,国别趋于均衡;采取措施,加大投人,改善条件,优化环境,吸引大批在外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创业和发展,促进了经济、科技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回顾出国留学30年的发展历程,主要得益于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英明决策。在他的指示下,我国较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管理机构和系统,即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选拔,由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负责派出,由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负责国外管理,保证公派出国留学工作的良好运转;出国留学政策切实落实,出国留学效益和质量不断提高。
中国出国留学工作管理研究的意义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己经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自1996年国家出国留学公派工作实行改革以来,国家出国留学基金委始终坚持专家评审制度,并认真贯彻“个人申请、专家评审、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签约派出、违约赔偿”的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二十四字选派方针,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回归率逐年上升,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逐渐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加入WTO,中国与世界其他的国家的竞争无疑会更加激烈,21世纪的竞争必然是人才的竞争,各国积极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吸收。作为世界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出国留学教育,与教育的国际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己成为国际文化、经济、科技、教育交流的重要渠道和各国培养、利用、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式和途径。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十分注重出国留学教育工作,积极吸引海外出国留学人员,实事也证明出国留学教育工作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进入新世纪,国家发展重要指导思想的创新和入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给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带来了新问题和新契机。本课题研究是在国家出国留学工作发展指导思想的指导下研究我国出国留学政策、提供出国留学服务,以加强出国留学人员的管理工作,积极吸引海外学子回国工作,实现出国留学工作管理的信息化,对提高出国留学工作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对出国留学工作取得成就的反思
官方认为,30年来,出国留学事业成就显著。但是,仔细分析显著增长的出国和回国留学人员数量,却发现,与出国留学事业有关的一些质量性数据,出现了停滞甚至下降。
(一)每年出国留学人员数量增长和每年在校师生出国率下降
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数量从1978年的860人增长到了2000年的11.8万人、2004年的11.86万人和2007年的14.45万人。但是,出国留学人员数量占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专任教师总和数量的比例却从2000年的1.87%,下降到了2004年的0.55%和2007年的0.51%。众所周知,中国的出国留学人员最主要的来源是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和专职教师。他们出国留学比例的下降说明,中国出国留学最主流群体人均获得出国留学的机会,没有因“支持留学”方针的确立和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而增加,相反却在下降。
(二)留学回国人员数增长和其占出国留学人员数的比例排徊甚至下降
中国每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数不断增长,2003年为2.01万人,2007年为4.45万人,增长了2.2倍。中国自费留学回国人员数也不断增长,2003年为1.32万人,2007年为3.6万人,增长了2.7倍。按照国际通行的计算方法,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的起飞阶段,回归率与滞留率之比约保持在2;1为最佳,也就是留学回国人员数占出国留学人员数的2/3,该比例被称为“黄金回归比例”。
但是,中国目前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数占出国留学人员数的比例徘徊在1/4左右,并出现了下降,远远低于该标准。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数121.1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数31.97万人,回国比例平均为26.4%。1988年中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占出国留学人员数的43%,2000年的回国比例是38.2%,2003年至2007年的回国比例是24.7%.24.3%.25.0%.25.8%和26.45%回国留学人员数占出国留学人员数的比例徘徊不前甚至下降的现象,使我们必须反思在“鼓励回国”方针下,频频出台力度不断加大的鼓励留学人员回国政策,却为什么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个人发展空间改善、人民收人增长的有利环境中,没有能够使留学人员回国比例上升。
(三)留学回国人员在教育科研领域取得不菲成就和在政府部门成绩平平甚至下滑
2007年,77.61%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84%的中国科学院院士、75%的中国工程院院士、62%的博士生导师和71%的国家级教学科研基地主任有过出国留学经历。}'}2005年中国副部级以上官员有581名,其中有海归背景的为48名,占8.2%。中共十六大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356名,其中有海归背景的为22名,占6.2%0以上数据说明,中国留学回国人员主要在教育科研而不是行政管理部门取得成就。
在依然崇尚官本位的中国社会的今天,留学回国人员担任副部级以上行政职务的低比例,影响着其报效祖国、施展才华、为国服务和创业发展。留学回国人员于中国20世纪30-50年代在政府部门担任副部级以上行政职务的比例曾经接近70%,而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的比例为80%以上。1948年出版的《中国当代名人传》共收录中华民国198名党政军要人,有留学经历的有88位,占44.4%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政府委员共63人,有国外学习或者工作经历的为42人,占66.7%。据《亚洲周刊》报道,在我国台湾地区的重要政治人物中,至少有80%以上都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可以说,建国以来,留学回国人员在政府部门的地位不升反降,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事实上,1997年党中央就提出了“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的方针,2002年国务院强调
“按照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的原则,抓紧研究制定选拔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担任领导职务的具体办法”,为什么党中央、国务院的上述方针政策,没有能够使留学回国人员取得成就的领域从教育科研领域,如期有效地扩展到政府部门?
(四)政府财政上给予公派留学人员的投入不断加大和给予自费留学人员的投入基本不变
截至2007年,国家财政对自费留学人员的投人只是对国家公派留学人员投人的3.89%。而且,这种低比例的状况,在未来十几年内,可能不会发生变化。从1996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成立,国家公派留学工作走上正规化开始,国家不断增加对公派出国的投人,就国家公派出国人员而言,1978年至今中国共累计公派出国留学人员94,170人,其中2005年3,979人,2006年5,580人,2007年8,853人,2008年1.2万人。按国家对每位公派留学生平均投人15,000美元计算,总计14.1255亿美元。国家2003年设立“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截至2008年,共计奖励优秀自费留学生仅1100多人,每人的奖学金为又000美元,总计5,500万美元。
政府给予自费留学人员的财政支持,与自费留学人员总数占各类留学生总数的高比例,以及国家财政收人和国家GDP快速增长的状况很不协调。中国自费留学人员数量始终占各类留学生总数的90%左右,2005年是89.9%,2006年是89.7%,2007年89.6%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6一2007年,连续12年,国家财政收人年平均增速19.27%,GDP平均增速13.02%。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坦诚指出:“对自费生,我们的投人和关心远远不够。要创新留学生管理工作手段,转变对自费留学生的看法,真正做到公派和自费一视同仁,为他们提供服务。”
(五)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数持续增长和占世界出国留学人员总数比例排徊不前
根据教育部网站数据,2003年至2007年,我国每年出国留学人员数是11.72万、11.46万、11.86万、13.36万和14.47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的2003年至2007年5个年度的《全球教育要览:全球教育统计数据比较》,同一时期,全世界留学生总数是181.07万、200.85万、228.02万、245.53万和272.28万。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数所占比例是6.47%.5.70%.5.20%.5.44%和5.30%。可以看出,由于世界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增长速度等于甚至超过了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数的增长速度,所以,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数所占比例不升反而在某些年份下降。换句话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增长情况的价值需要再思考。
关于出国留学工作中的管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加速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大学面向世界发展的一种办学理念。在构建多元化国际合作环境理念的指导下,各大学通过扩大留学生规模、加大外籍教师的聘任力度、提倡教师出国进修、鼓励学生出国深造等方式不断加快大学国际化进程。“教育国际化”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沟通能力的人才,使他们能更好的适应未来世界,因此学生是立足点,本着这一根本,大学在与境外科研、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中致力于积极开辟学生交流项目,分享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但在出国留学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一些管理问题。
(一)前期项目选择
首先,随着在校期间“出国留学热”的不断升温,留学人群不断扩大,学生中出现盲目跟风出国留学的现象。其一,学生对于出国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对未来自身学习、职业生涯未做全方位规划,只因周围同学的选择或家长的偏好,盲目选择呼声较高的“热门项目”,致使出现了“扎堆申请”的现象,造成学生内部激烈竞争,部分优秀学生未能通过选拔参与出国交流项目,而部分优质项目由于关注度低而“无人问津”,优秀学生未能如愿获得出国学习的机会,优质资源也造成了浪费;其二,学生并未客观的衡量自身的语言水平和国内学习的专业基础,为实现出国学习的梦想,盲目选择门槛较低的语言课程进行进修,导致回国后需重新补修国外学习阶段落下的国内大学所需的专业课学分,加重了后续国内学业的负担,也给教务管理带来了困难。
其次,由于学生出国交流项目类型有所差别,不同项目给学生带来的体会与成长各有不同,学生未详细了解项目基本内容和运行情况,仅因对留学国家的一时向往而盲目做出选择,留学期间由于自身理解上的局限,对国外生活不能做到完全适应或未达到心理预期,归国后对项目反馈大打折扣,给交流项目的后续宣传及开展带来了问题。
(二)申请及派出
首先,不同出国项目的申请及选拔均有严格的规范,在申请资料的准备上也有详细的要求,部分学生刚接触申请就倍感过程陌生及繁冗,未能耐心投入到资料准备及申请选拔的过程中,往往以学习忙、课程安排紧等理由将后续的申请及联络全权由家长代劳。出国学习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理能力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国内学习期间都未能做到凡事自理,那么国外学习阶段势必造成挑战重重。
其次,学生在通过项目选拔后,由于沉迷于对国外生活的期待,往往拖沓应对国内后续事宜的办理。
(三)归国返校
学生结束国外学习后需如期返校,由于部分学生未能向国内大学及时提交国外学习期间成绩单,因此未能如期办理转换学分的手续,影响了课程衔接,对毕业学分认定产生了影响。此外,返校后续手续如寝室申请、回系报到等事宜若延期办理,也会给管理工作带来问题。
出国留学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