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在职博士质量培养
提升在职博士管理水平,提高在职博士培养质量
1、提升在职博士管理水平,增强服务意识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职博士的招生数量逐午增长,生源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在职博士管理士作应更合理、有效、科学,对管理人员和导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①管理者要与时俱进,思想上换脑,知识上更新
新形势下在职博士管理十部要转变观念,要明确‘木献是管理者的天职”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要做好本职}一作,适应在职博士的成才要求要勤换脑,‘常自省,进行有效的激励
②充分发挥导师在在职博士管理中的作用
导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是保证在职博士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导师的知识构成、学术水平、思维方法和治学风格既对在职博士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又直接作用在职博士的培养质量因此,加强导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提高导师队伍素质,是保证在职博士培养质量的中心环节。
2、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构筑完善的在职博士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规模和质量的问题.是世界各国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正确理解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是科学把握规模与质量协调并进,实现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s,李岚清同志在第}四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上指出:在职博士教育必须牢固地树立起质量第的观念,在提高在职博士教育质量上下功夫质量是关键,没有质量再多的数量代替不了质量
当前在职博士教育而临的重要任务就是提高质量通过各种措施,保障在职博士教育质量,并们几重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是要进步落实在职博士教育分级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使培养活动有章可循发挥有条件的系/院在培养在职博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多层次、多形式的创新活动,努力营造在职博士创新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一是要开展学位授权点评估,建立质量保证机制;三要加大重点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支持学科发展的经费;四是开展优秀硕士论文评选和硕士论文抽查士作
提高我国在职博士培养质量的主要对策
(一)标准
要提高在职博士培养质量,必须强调独立的学术贡献,强调创造性,否则,在职博士学位就会变味、贬值。要通过匿名评审、同行评议、公开示众等措施,有效避免人情关系的影响,确保学位质量和声誉,杜绝学术抄袭和低水平重复现象的发生。
(二)年限
强调了标准,就不能再有僵化的学习年限。在职博士培养不同于普通本科生,不能有很短期的时问限制,关键看论文的创造性等质量标准,可以是两年、也可以是五年,因人而异。时任哥伦比亚大学外交系教授苏起回忆其攻读在职博士学位时的情景:“平均要8.4年,真正能毕业的不到二分之一。正是因为哥伦比亚大学把关严,进去难出来也难,才得以在学术殿堂挣得一席之地。因此,在职博士培养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在职博士学位的价值,并推动我国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
年限不固定,费用怎么办?国家出三年或四年学制的计划经费之后,或由导师出、或由在职博士生白己出、或找到资助方。也可以先毕业,边工作边做学位论文,达到水平后再答辩。
(三)课程
我国的在职博士生教育制度与美国的比较接近,同时作为一种系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也是需要一定的课程的。问题是现在许多学校开不出在职博士生所需要的课程,因为,很多课程硕士阶段已开过了。
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在职博士生教育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也进一步说明教师近亲繁殖的弊端一一好像不会产生新的课程了。如此下去,学术很难发展。
(四)数量
导师名下同时拥有的在职博士牛数以不韶过5人为宜,年招生数不能超过2人。在任校级领导及校机关各行政部门负责人,同时指导的在职博士生不能超过2人。各级公务员不能担任兼职在职博士生导师。
限制导师同时指导在职博士生的人数,一是能够增加导师与研究生的交流,二是也能减少一些导师言目拉课题现象,促使导师与在职博士生都把主要精力放到有价值的学术创新上。作为弥补在职博士生导师的不足,以及鼓励年轻教师在实践中成长,一些副教授特别是有在职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可以担任在职博士生导师。
(五)"985工程”学校,可白行设计在职博士学位科类
一是高水平大学更知道学科发展的规律;二是如果学校能白行设计在职博士学位科类,他们就不会再攀比学位点数了,这样有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
着重提高在职博士培养质量,促进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而、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贯彻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辨证认识和正确处理好研究生培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着重提高培养质量,完善与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和管理体制,努力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招生部门制定招生计划务必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科研投入、导师力量、办学条件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在职博士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专门研究人才,它与硕士生、本科生有较大区别。在职博士生教育是所谓的“精英教育”,在职博士研究生的规模取决于社会需求,过快的增长不仅会使培养质量降低,而且会带来在职博士生“高学历、低就业”的问题,会出现“过渡教育”和“知识失业”等现象。在职博士生的培养规模与国家科研投入和学科发展相适应,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在职博士生。招生单位应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保证具有良好的师资水平和较多的研究课题,应以提高在职博士生培养质量为中心,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在职博士生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提高在职博士培养质量:理论与实践的分析
曾几何时,在职博士教育的地位何其羊严,在职博士是高深而专门知识的代名词,外人通常无缘接近,更何敢妄加评说。而近年来,在职博士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竟成为政府、公众典论讨论的热门话题。特别对于当今中国在职博士的质童现状,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莫衷一是。其实这种讨论并不限于中国,也见于西方许多国家,相关讨论早在二十世纪末就已出现,而且方兴未艾。
在职博士质量之所以成为一个公共话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职博士生规模的扩大、在职博士生构成的多样化、毕业在职博士就业去向的变化以及知识生产模式的变化和大学管理模式的变化等,这一系列因素把在职博士教育和在职博士质童推到了前台。
在职博士教育质量问题的提出,这本身就是中国在职博士教育发展和变化的表征。事实上,从政府到大学、院系乃至导师,近年来都采取了不少旨在保证和提高在职博士质量的措施,中国的在职博士培养模式和目标随之也有了不少改变。
现实中在职博士教育的变化同时也提出了理论上的挑战。比如传统上关于在职博士教育的特征、功能和目标的理解和理论是否应当有所更新?传统的在职博士培养方式是否应当有所调整?传统的在职博士质蚤的概念以及评价在职博士质童的标准和理论依据是否应该有所修正?对于这些问题,学界的研究显得不足。为此,本刊特设关于在职博士质量的专题讨论。
所刊登的6篇文章关注的具体对象不同,但核心问题都是在职博士的质量问题。文章中的具体提法可能有所不同,如在职博士质童或在职博士教育质童、在职博士生质量,但关注的核心是在职博士培养质1。科姆的文章对欧洲、特别是德国在职博士教育的走向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在职博士培养中质1与数童的冲突。郭建如和袁本涛等的两篇丈章从比较宏观的角度,分析T在职博士培养质1保障的制度因紊和中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其他三篇论文则关注在职博士培养质童的评价问题,沈华和赵世奎的两篇文章从问卷调查出发,针对特定的群体对于中国在职博士质童的评价进行T分析,沈文钦的文章对在职博士质量以及质童评价中的若干基本概念进行T梳理与分析。
总之,这组文章以中国在职博士教育为重点,同时也涉及欧洲在职博士教育,既有实证研究,也有理论探讨,对于目前关于在职博士质蚤的讨论应该有所贡献。
提高在职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四大措施
1、建立在职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审查制度
建立严格的导师资格审查制度,严把导师质量关,组建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富有创新精神的高质量导师队伍是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源动力。在在职博士生导师资格审查制度中,明确年龄、职称和学位等基本条件,对其科研成绩、科研经费和在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进行量化处理,以增加制度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公正合理”的原则,遴选在职博士生导师,使审查工作公开化、透明化,努力做到客观、公正,有效地保证导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建立在职博士生导师定期考评制度。
2、建立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培养方案是培养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在在职博士生培养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对保证培养质量具有关键性作用。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所遵循的原则是结构合理、特色突出,既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宽广的知识面。科学的课程设置,是保证在职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按照少而精设置在职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应主要强调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先进性,充分体现“科学、规范、拓宽、分层次和国际化”原则。“科学”是指课程体系的设置合理,符合博士研究生教学规律。“规范”指设置课程均有规范的教学组织、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和参考书、稳定的教师队伍等。“拓宽”是指课程覆盖的知识面有一定的广度,在一级学科或至少在二级学科的层面上设置课程。“分层次”指严格区分在职硕士和在职博士生的课程内容,博士生课程应注重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国际化”指要参考国外著名大学同类学科的课程设置体系。另外,除了规范合理的课程体系外,还应把需要阅读的经典著作、专业学术期刊、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基本要求、学习期间发表论文的数量与级别要求作为培养方案的组成部分。
3、强化在职博士研究生论文指导环节
在职博士学位论文是衡量在职博士学位授予质量的基本标志,是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以及学术修养和文化修养的全面体现,是评价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在职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在职博士生教育过程的核心,是在职博士学位论文的灵魂,也是衡量在职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创新主要体现在博士论文。所以把好论文关,不仅对在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还能够带动相关学科的科研水平的提高。首先,要抓好选题。有了好的选题才能作出高水平的论文,在职博士生论文的选题应属于学科前沿具有创新性的问题或学科发展中关键性的问题,这是保证论文创新性的前提条件。在职博士论文的选题应尽可能与导师的科研任务挂钩,成为导师科研课题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或者是导师科研课题的延伸。据资料记载,全国每年的百篇优秀在职博士论文中的来自国家级课题,来自基础研究,百分之来自应用技术,从这些数据表明,在职博士生的论文选题如果能围绕国家级重大课题,则比较容易取得新的突破,比较容易达到高水平,在职博士生的论文选题如果能着重于科学原理,基础性研究,则更容易取得科研成就川。其次要保证导师指导到位,这是论文具有创新水平的重要保证。严格把好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方可保证论文的创新水平和质量。
4、建立在职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制度
首先,应对在职博士论文的创新性进行评价。为了明确在职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应在学位论文中增加创新声明,要求学生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加强学位论文的原创性,增强气学术道德及法律意识,同时在论文评审中,评阅人应对论文的创新性进行评价。
其次,建立在职博士学位论文预审制度。按照培养计划,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论文撰写工作,并达到学习期间发表论文要求后,方可申请在职博士学位论文预审。预审内容应结合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及发表论文情况等材料,对论文的创新性、学术水平,以及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立论依据、研究结果、关键性问题等进行审议,并作出评价。
再次,建立在职博士学位论文“盲评”制度。论文的评阅人应由研究生院学位办聘请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对匿名学位论文进行通讯评议。所有通讯评议的结果均直接邮寄或密封送达学位办,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即有一名批阅人评阅结果为不允许答辩,则学位办应组织对论文进行复议。通讯评议全部返回并结果无异议后,方可组织答辩。
设奖励制度提高在职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对在校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在职博士生要给予重奖,例如对论文被SCI, EI和ISTP收录的作者要给予单项奖励。这些措施可以加速拔尖人才的成长,出高水平的在职博士生和高水平的在职博士论文。
每年进行一次优秀在职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可与国家学位办公室每年一次的优秀在职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同时进行,对于报送到省学位办公室的优秀在职博士学位论文,即可确定为校优秀在职博士学位论文,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国家优秀在职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者,可加大奖励的力度,当然对于获得国家优秀在职博士学位论文的应给予重奖,以鼓励在读的在职博士研究生冲击国家优秀在职博士学位论文。
最后,全而建立鼓励学术研究、学术探索和学术进步的全方位的、系统的研究生奖励体系和激励机制,在广大研究生中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学术思想,以全而提高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在职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在职博士研究生导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英,是培养在职博士研究生的主体。导师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极大。只有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导师队伍,才能正确引导在职博士研究生尽快进入学科前沿,及时捕捉创新性思想,开展科研攻关,产出创新性科研成果。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富有创新精神的高质量导师队伍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源动力。
从一个侧而揭示出学科间导师的学术水平及对学生要求的严格程度对在职博士生发表论文水平的影响,处在同一个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职博士生人均SCI检索收录论文数可达到1.36篇,而有的学科几十名在职博士生无一篇SCI检索收录论文发表,这种差异与导师的学术水平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否不无关系。因此,在在职博士生招生指标已成“争取性资源”的今大,可将近3年毕业在职博士生在读期间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作为调节导师当年招生数量的指标之一,建立导师的聘期考核机制和退出机制;考虑减少科研成果少、课题经费贫乏导师的招生指标,直至取消导师资格,从制度上倾向于自身学术水平高并对在职博士研究生要求严格的导师,以期督促在职博士生指导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学术水平的同时都能严格要求自己的在职博士生,要求其在读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促使各学科均衡发展。
培养科研能力是提高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
所谓教育质量,指的是教育满足个人和社会显现的和潜在的教育需要的能力的特征u,。以此类推,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指培养单位围绕在职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规格,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作用于受教育者的身心,并由其内化形成的满足社会发展和在职博士研究生自身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的优劣程度。可见,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在职博士研究生本人及社会的需要联在一起。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与教育满足在职博士研究生本人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教育需要程度直接相关,因而衡量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标准也应由此来确定。一方面,要看在职博士研究生的知识准备和为以后的新发现提供准备的充分度;另一方面,是所培养的在职博士研究生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程度。
1、在职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衡量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第一,科研能力是衡量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本要素。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衡量标准是所培养的在职博士研究生在掌握知识、发展和提高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或个性等方面的程度。同时,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对一些重要的、带根本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寻求解决办法。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既要使其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和系统的科学知识,更要求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增强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提高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自然要求培养在职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第二,知识经济时代科研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外显特征。教育质量标准在很大程度上由社会发展水平和需求状况决定,因而具有动态性。就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而言,质量标准应视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其对人才的需求而定,应使质量及其标准与社会发展和培养目标相适应,才能体现质量的现实意义。也就是说,检验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最终要看我们培养的在职博士研究生能否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目前,人类已步入知识经济的门槛,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驱动力,创新能力是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或民族最为需要的能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作为培养各学科的未来的学术领导者和行业技术骨干的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面临着来自社会各方面要求加强在职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的呼声,自然要高度重视在职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特别是科研创新能力。事实上,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也是在职博士研究生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职博士研究生只有具备科研能力特别是科研创新能力,才能站在探索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的前沿,才能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才能进行知识创新,才能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事实上,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已经将研究教育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在职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也将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智力保障。由于科研能力在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衡量材、准中日益突出,已成为了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外显特征。
第三,科研能力不强是引发人们对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批评的重要因素。目前社会各界均认为,最能衡量在职博士研究生的水平和质量的,主要是在职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所取得的成果。由于多年的努力,我国在职博士研究生己成为一支奋发向上的科研生力军,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科研能力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相比尚有明显差距。这是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招致批评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教育管理部门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1999年召开全国在职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会议,随后教育部批准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在职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核心内容就是强调重视培养,提高质量,要强化质量观念,突出对在职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把保证和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例。其中特别强调了科研创新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各个在职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也已经认识到了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不高和科研能力不强的关系,一致认为要以培养和提高在职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为突破口来提高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
总之,重视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必然重视在职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在职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提高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
加强学位论文评审制度提高在职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该校之前的盲审文件规定:超过正常学习年限(4年)申请学位的、新增学科、新增导师的首届毕业生申请学位的、课程成绩有不及格的在职博士生和无硕士学位入学的在职博士生在申请学位时应有6份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审(所谓双盲评审就是由在职博士研究生把经导师和学科同意申请学位的学位论文提交给校学位办公室,由学位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全国范围内聘请该行业的知名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专家和申请学位的在职博士研究生不知相互的信息),其他正常年限内(4年)申请学位的在职博士研究生为2份论文双盲评审和4份论文进行明审,无免双盲评审条款。在职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在评审方式的确定环节中仅考虑了学习年限,而没有和学生攻读在职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使在职博士研究生急于在规定年限申请学位的作用,对于在职博士研究生系统深入的开展科研工作并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利。
学位论文实行双盲评审制度无可非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督促在职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潜心研究,认真撰写具有创新点的学位论文的作用,但以申请学位年限来确定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的数量,对于在职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系统的完成科学研究显然不利。因此,为了激励在职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高水平的专业论文,应当取消在读年限与学位论文双盲评审数量挂钩的制度,改为在国家规定的学制时间内,学位论文是否“双盲评审”、“双盲评审”的数量等与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水平挂钩,比如在国际知名刊物工区、II区上发表一篇论文,或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期刊影响因子超过某一规定值,或者在一级学会会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超过若干篇等,其学位论文即可免双盲评审,这样有利于激励在职博士研究生不因时间的制约而急于毕业,可以安心的、系统的完成科研工作并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